如何选择储粮害虫熏蒸时机?
掌握粮食虫害发生的规律,提前作好预防准备。仓内储藏的粮食在冬天经过机械通风之后,粮温处于全年水平,除了虫卵和蛹外,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很少存活,到了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虫卵和蛹开始生长发育,选择幼虫和成虫刚出现之时进行熏杀,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大多数粮食害虫在每年4月的中下旬,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开始加速生长,如果我们在这些害虫还没有进入繁殖期之前,能将其杀灭,不让其幼虫和成虫繁殖出下一代,它们也就不可能进入到当年7月份的暴发期。
霉菌的影响。温度和湿度升高,霉菌生长会更加旺盛,玉米胚中的脂肪酸值提高不大,而其它部分则显著提高,这是因为霉菌在胚中生长更旺盛,而胚中产生的脂肪酸能被霉菌分解利用。
破碎粒的影响。粮食在入仓过程中,由于机械化程度高,致使入仓粮食破碎粒大大增加,特别是浅圆仓和立筒仓,破碎粒增加了玉米粒中脂肪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,使粮食籽粒更容易发生酸败而使脂肪酸值升高,粮食品质发生变化。
粮油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现状
粮油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较多,造成粮食损失的环节也较多。我国粮油加工环节造成的粮食损失占粮食损失量较高的比例。据国家粮食局统计,每年我国在粮食储藏、运输和加工环节损失粮食约 350 亿公斤,相当于 666.67 万公顷耕地的产量,其中加工环节损失粮食约 75 亿公斤,占 21.4%。目前我国的小麦出粉率约为 75%,稻谷出米率约为 65%,大米抛光次数过多,碎米率过高。粮油加工的环节非常多,包括原料处理、清洗、加工、包装等多个环节,这些环节都会造成粮食损失。以小麦加工为例,小麦加工损耗体现在 7 个方面:,机器收割小麦中带壳小麦较多,带壳小麦在初清和清理过程中被清理出来,成为下脚,造成浪费;第二,过度清理造成部分小麦被清理出来或破碎,成为下脚;第三,清除的瘪麦、碎麦利用不够;第四,过分追求精度,出粉率下降;第五,胚芽和麸皮食用化利用不足,资源利用率低;第六,工艺装备较落后,配粉粗放(大部分在线配混),配粉系统缺乏或停用,造成小麦利用率低;第七,包装及应用过程中造成的浪费,主要是袋装粉造成的损耗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