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的储藏特性
不同于其他储粮品种,小麦具有后熟期长、吸湿性强、容虫害等特性。刚收获的小麦具有生理后熟期,通常两个月左右,后熟期间小麦呼吸量大,代谢旺盛,极易发热出汗,影响储藏稳定性。结构方面,小麦籽粒的皮层很薄,组织松软,且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,吸湿能力很强;此外,相较于稻谷,小麦籽粒无外壳保护,极易遭到虫害破坏。因此,小麦保管难度大,一旦保管失误,极易发生虫害、霉变。
在通风智能化程度较薄弱的库区,秋冬季降低粮食基础温度可以分阶段进行,在降温初期,选择自然通风方式或仓内排风扇进行缓速通风降温;当粮堆上表层热量散失后,打开通风口启动轴流风机,仓外低温空气穿过粮层,抽换仓内热空气;当仓内温度接近仓外温度时,关停轴流风机,通风口和密闭窗门。 针对储粮水分损失较严重的西北地区,由于秋冬通风季节空气湿度低,在通风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进入仓房的空气湿度,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采用空气湿度控制装置,使进入粮堆空气湿度维持在70%~90%之间,减少因自然降温和通风降温过程中水分损失。
储藏时间对脂肪酸值的影响。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越高,储存条件也直接影响粮食的安全储存时间,北方的粮食一般储存时间比较长一些。但是,随着储存年限的增长,脂肪酸值会有不断的趋势。应定期限进行轮换。
高温干燥
营养成分受到破坏。以玉米为例,玉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等,当温度过高时会使淀粉和蛋白质发生糊化和变性,从而失去应有的营养成分,玉米在57度以上时,淀粉结构发生变化,蒸煮粘性发生下降变化,不易成团,食用时失去香味,口感发散,并用粘牙现象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