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冬季因害虫引起储粮局部发热时,应依据粮堆温湿度的高低制定佳处理方案。当储粮温湿度达到安全保管要求,局部发热粮温超过32℃以上,其它部位粮温在20~23℃时,应先降温后采取局部投药熏蒸法。否则AIP药丸分解较快,由于受粮堆内冷热气流运动的影响,PH3气体很快向四周及粮堆表面扩散,尤其在粮堆表面密闭不严形成“烟囱效应”时,有毒气体很快散失。在全仓温湿度较高时,储粮局部发热应先进行机械通风或单管通风,把全仓粮温降到15~20℃再进行熏蒸杀虫,尽量降低粮堆内微气流的影响。否则,即使对发热点采取了先降温后熏蒸的办法,而没有对全仓进行熏蒸,虽然发热部位害虫得到遏制,粮温下降,而其它部位因粮温(25~28℃)和湿度(65%~75%)较大,又会孽生新的害虫,引起储粮温度升高。同时,在通风时害虫捧随暖湿气流向通风口转移,害虫分布面积增大。因此对这种类型的粮食杀虫时应加大用药量,增大重点杀虫面积,好实行全仓熏蒸,以防其它部位再产生新的虫害点。
自流角表示的是某种粮食在某种材料上的滑动性能。自流角愈大,滑动性能愈差;自流角愈小,滑动性能越好。粮食的散落性在粮食储藏、装卸运输机械及储藏设施的设计中都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储藏期间散落性的变化,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的稳定性。安全储藏的粮食总是具有良好的散落性。如果粮食出汗、返潮,水分增大,霉菌滋生,就会使散落性降低;严重的发热结块会形成90度角的直壁状,完全丧失散落性。
一般说来,任何一批粮食,都是非均质的聚集体。粮粒有饱满的、瘪瘦的、完整的、破碎的,形态多种多样。杂质也轻重不同,大小不一。在散落时彼此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同,运动状态也不同。因此粮食在震动、移动或入库时,同类型、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分,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,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。例如,小麦在形成粮堆时的自动分级现象,从顶部到底部各个部位的组分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:破碎粒、轻浮夹杂物、杂草种子在底部比顶部为多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