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冬季因害虫引起储粮局部发热时,应依据粮堆温湿度的高低制定佳处理方案。当储粮温湿度达到安全保管要求,局部发热粮温超过32℃以上,其它部位粮温在20~23℃时,应先降温后采取局部投药熏蒸法。否则AIP药丸分解较快,由于受粮堆内冷热气流运动的影响,PH3气体很快向四周及粮堆表面扩散,尤其在粮堆表面密闭不严形成“烟囱效应”时,有毒气体很快散失。在全仓温湿度较高时,储粮局部发热应先进行机械通风或单管通风,把全仓粮温降到15~20℃再进行熏蒸杀虫,尽量降低粮堆内微气流的影响。否则,即使对发热点采取了先降温后熏蒸的办法,而没有对全仓进行熏蒸,虽然发热部位害虫得到遏制,粮温下降,而其它部位因粮温(25~28℃)和湿度(65%~75%)较大,又会孽生新的害虫,引起储粮温度升高。同时,在通风时害虫捧随暖湿气流向通风口转移,害虫分布面积增大。因此对这种类型的粮食杀虫时应加大用药量,增大重点杀虫面积,好实行全仓熏蒸,以防其它部位再产生新的虫害点。
散落性好的粮食,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流散,对于装车、装船、入仓出库操作较方便,可节省劳力与时间。但是散落性较大的粮食对装粮容器的侧压力也大。装粮时对散落性大的粮食就要降低堆装高度,对散落性较小的粮食则可酌情增加高度。粮堆对仓壁的侧压力可按下式简化计算:P=1/2γh2tg(45°-α/式中:P——每米宽度的仓壁上受的侧压力(千克/米);γ——粮食的容重(千克/立方米);h——粮食的堆高(米);α——粮食的静止角。
在粮食储藏中,检验定等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单位体积内某种粮食的重量,即容重。这是和孔隙度密切相关的物理量。容重与孔隙度成反比。几种粮食的比重、容重、孔隙度粮食的孔隙度和密度都用百分比来表示。可根据粮食的容重和比重来推算:密度=容重/比重*100%孔隙度=(1-容重/比重)*100%或=(100-密度)粮食孔隙度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粮粒形态、大小、表面状态、含水量、杂质的特征与数量、堆高、储藏条件等都能影响粮堆的孔隙度和密度。粮粒大、完整、表面粗糙的,孔隙度就大;粒小、破碎粒多、表面光滑的,孔隙度就小。含细小杂质多的粮食,可降低粮堆的孔隙度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