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温高且水分高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夏季梅雨季节机械化入仓的粮食,一方面入库时粮食原始水分偏高,粮食在输送带上吸收外界热量形成粮堆高温高湿环境;另一方面粮食原始水分正常,由于在人库过程中粮食吸收外界水分及热量,导致粮堆高温高湿环境。这两种情况入库的粮食,无论哪一种,即使夏季人库结束后及时进行了密闭熏蒸杀虫处理,且杀虫率达100%,但经过一段时期后即使进入了冬季,外界气温较低,由于受粮食旺盛的呼吸及微生物活动放出的热量影响,粮温无明显下降趋势,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环境,一般粮温在25~28℃,相对湿度在65%~75%,此温湿度适合虫卵的再度孵化,产生第2代储粮害虫,若检查处理不力将引起储粮发热。
在冬季因害虫引起储粮局部发热时,应依据粮堆温湿度的高低制定佳处理方案。当储粮温湿度达到安全保管要求,局部发热粮温超过32℃以上,其它部位粮温在20~23℃时,应先降温后采取局部投药熏蒸法。否则AIP药丸分解较快,由于受粮堆内冷热气流运动的影响,PH3气体很快向四周及粮堆表面扩散,尤其在粮堆表面密闭不严形成“烟囱效应”时,有毒气体很快散失。在全仓温湿度较高时,储粮局部发热应先进行机械通风或单管通风,把全仓粮温降到15~20℃再进行熏蒸杀虫,尽量降低粮堆内微气流的影响。否则,即使对发热点采取了先降温后熏蒸的办法,而没有对全仓进行熏蒸,虽然发热部位害虫得到遏制,粮温下降,而其它部位因粮温(25~28℃)和湿度(65%~75%)较大,又会孽生新的害虫,引起储粮温度升高。同时,在通风时害虫捧随暖湿气流向通风口转移,害虫分布面积增大。因此对这种类型的粮食杀虫时应加大用药量,增大重点杀虫面积,好实行全仓熏蒸,以防其它部位再产生新的虫害点。
毒物:熏蒸技术以迅速、低投入的特点成为储粮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,熏蒸过程中常用的毒物主要有;除熏蒸技术外,防护剂在储粮防虫方面的应用也日渐增多,常用的防护剂包括防虫憐、杀虫松、凯安保和硫磷等。高温:粮食仓储作业在秋季粮食入库时一般为高温季节,粮仓内温度可接近35-40℃,特别是在突击入库时,作业工人会暴露在高温下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